第12章 等死
第(2/3)节
“那是卖国!!逆君!!”
却闻赵维道:“卖国倒不至于,太尉忠还是忠的。”
“那你还说这些话?”
赵与珞气的不轻。
要知道,故意落败,毁崖山防务,和战略有失,那是有本质区别的。
这不得不让赵与珞多想,张世杰为什么要这么做?
“爹啊!”赵维直视赵与珞。
“孩儿再和你说点当日实情吧!当时太尉落败,派人接官家突围,可是6相公6相公却以不是江氏族兵,恐为元军细作为由拒绝了。”
赵与珞心中狐疑,“这有何不妥?江氏族兵自临安城破之后就护卫官家左右。当时甚乱,谁也保不准会不会混入元军细作,6相也只信得过江家人了吧?”
“是吗?”赵维一挑眉,“爹真觉得妥当?太尉身边怎么会有江氏族兵?”
“!!!!”
赵与珞脑袋嗡的一声,终于现了问题的关键。
是啊!张世杰与江钲不合,大战之前甚至把江钲挤走。御前的江氏族兵都在江镐手中,张世杰怎么可能派来江氏族兵?
6秀夫不可能不知道这些,又怎么会以非江氏族兵为由,而不前往呢?
但是,6相为什么会说出这句?为什么不往?
信不过张世杰?有可能!
如果按赵维说的,张世杰故意败,那还真有可能。
可不对啊?
如果6君实信不过张世杰,以他的手段和权力,完全可以把张世杰挤下去,又为何等兵败了才不信任呢?
赵与珞越想越头疼,越想越想不通。
“这到底是怎么回事?6相也不信太尉吗?”
今天赵维说出这些,着实惊到了赵与珞。
只见赵维摇了摇头,“不是6相不信太尉,而是6相与太尉就算没有暗中勾结,也已经达成了某种默契。”
“什么!?”
赵与珞声调都变了,“怎么又牵扯到了6君实。”
“爹!”赵维站了起来,“还看不明白吗?张太尉一代良将,逃亡数年,怎可能不留后路地摆什么王八阵?”
“他明知水寨连舟没有退路,还决意如此,那就是没打算让大宋逃出崖山!”
“而6相等太尉一败,不想着带皇仪突围,而是找了一个理由拒绝,甚至要抱我大侄子跳海。这说明,他也没想过要出崖山。”
“崖山在他们眼中,那不是战场,而是大宋的陵寝之地!”
赵维的意思已经再明显不过,张世杰和6秀夫之间已经有了某种默契。
君死崖山,臣等效之,留下一个千古绝唱以告后人。
这当然不能说他们不忠。
事实上,如果没有赵维,在原本的历史中,6秀夫随君陨落,张世杰虽突围成功,但得知赵昺跳海之后也没有独活,在风浪之中任由舰船落海,追随赵宋而去。
实打实做到了,尽忠尽义。
那为什么还要故意输掉崖山,故意放弃突围呢?
说白了,就是看不到希望。
人是有极限的,古人也是人。当所有不可承受之重都压于一肩之上,古人也会崩溃,会选择自我毁灭。
张弘范对文天祥有一句话说的没错,哀莫大于心死!
虽然大宋还有皇帝,虽然还有可战之兵,虽然赵宋各处还有不屈的宋人在顽强抵抗。
但是,随着越来越多的义旗被推倒,越来越多的守国义士或战死,或擒于敌手,大宋可以抗争的力量越来越小,臣民的心气儿也越来越低。
一路逃亡,什么时候是个头?又什么时候可复国兴邦?
这些重担,都压在末宋这些臣子身上。
而随着文天祥被俘,江万载西去,百姓、臣子、君王的希望又只凝聚在张世杰和6秀夫身上,这无疑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。
张世杰看不到希望,6秀夫也看不到希望,随赵宋沉海的二十万军民也看不到希望。
也正是因为看不到希望,才选择毁灭。
没办法,古之节义便是如此,宁为玉碎不为瓦全。宁可悲壮赴死,也不想苟安于世。
他们管这叫气节,赵维以前不懂,现在有些明白,但亦不苟同。
“爹!”看着失魂落魄的赵与珞,“你儿子我是混蛋不假,但却不是傻子。这些就差摆在明面儿上的东西,还是看得清楚的。”
赵与珞怔怔看着赵维,想着他那句“我只是混蛋,但却不是傻子。”
这哪里是不傻,简直就是通透。
“可是”赵与珞仍不肯相信,“既然已有必死之志,那为何”
猛然惊醒,让璐王顶替的是太后!
明白了,赵与珞全明白了。
太后为什么反常地推出赵晔,正是因为太后不想大宋就这么亡了。
她还不甘心,所以没通过6张二人
第(2/3)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