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国的黄昏(34)
第(3/7)节
。
黄淑贞千恩万谢:”多谢两位小英雄搭救!大恩大德,没齿难忘!三立,快给两位舅舅磕头!”黄淑贞的儿子摸约十岁上下,倒也乖巧懂事,急忙跪在地上,用稚嫩的声音道:”多谢二位大侠!”送走了黄淑贞母子后,李容发和采菱又并肩往刚才歇息的地方走。
采菱道:”真没想到,小殿下宅心仁厚,比起忠王殿下来不遑多让!若是他日能够成为太平天国的中流砥柱,必是社稷百姓之福!”李容发道:”自小父王便教导于我,要心系天下百姓苍生。
太平天国起事,便只为了这个目的!如果滥杀无辜,又与清妖何异?”采菱感叹道:”只可惜,当年苏州城里出了叛徒,若非如此,我姐姐必不致死于非命!”刚回到大树下,李容发见到洪宣娇正牵着马在那里等着他,忙上前行礼道:”西王娘!”洪宣娇道:”陛下刚见天地会的黄元帅来投,便有了剃发逃遁,到广东去的念头。
如今军心不稳,我倒是想来问问,若是大军转向南下,你们意见如何?”李容发道:”怎能如此?侍王殿下和小康王近在咫尺,一旦会师,大事可举。
若是南下加入天地会,岂不再无出头之日?”采菱见洪宣娇要和李容发商量军国大事,忙道:”小殿下,西王娘,你们且先聊着,我刚刚看到那边有一条小溪,溪水甚是清澈,去打些水来,以备不时之需!”在征得了洪宣娇的同意后,采菱牵着自己的战马,慢悠悠地下了山涧。
此处果然有一条小溪,溪水流动时发出淙淙之音,宛若天籁。
江西亦是山水秀美之地,听着湍急的水流声,采菱不禁有些心旷怡。
她把战马系在一旁的树干上,从马背上取下几个水囊,蹲在溪变,慢条斯理地打着水。
如果不是到处纷飞的战火,这时她应该还在山塘的河边,与姐姐一起浣纱玩闹,日子过得好不清闲。
一想起惨死的姐姐,采菱不禁又开始眼眶酸涩。
突然,她听到了一阵细微的响动。
这动静虽然很轻,但在夜幕越来越浓的晚上,听起来尤为清晰。
她不禁心一凛,收起水袋,握着长枪,从溪边爬了上去。
这溪像是流淌了上千年,水流带走了泥沙,沉到了与地面一丈之下的所在。
采菱爬上缓坡,趴在一个土墩子后面,偷偷地往前张望。
在距离她摸约半里地的林子里,许多黑影正在快速穿梭。
他们没有打灯和火把,看上去就像一阵飓风,朝着太平军的营地快速奔跑着。
虽然夜色已经深得看不见五指,可是采菱还是能够看到,在这些黑影的背后,都拖着一条长长的丑陋辫子。
不好!是清妖!这么多天没有见到清妖的影子了,想必他们这时已经找到了太平军的营地,正打算借着夜色,来一次突袭。
采菱看到黑影都戴着红缨帽,身披重甲,跑动起来,身上的金属鳞片哗啦哗啦作响。
必须要想个办法通知西王娘和忠二殿下他们!采菱急忙把脑袋缩了回来,抱着怀里的长枪。
可是她现在走得甚远,和太平军的营地足足有一里地之遥,若现在策马回去,马蹄声免不了惊动这些清兵,还没等她回到营地,一梭子枪子早就把她射成了筛子。
可若是一直躲在此处,毫不知情的忠二殿下他们,又该如何应对才是?采菱思前想后,可是留给她的工夫并不多了。
照着清军行进的速度,估计过不了一顿饭的时间,就会把太平军围得死死的。
一想到李容发的安危,采菱便顾不上那么多了,她急忙端起长枪,瞄也不瞄,对着林子里轰的一枪便射了出去。
枪声划破夜空,声闻千里,把栖息下来的夜鸟惊得振翅乱飞。
这枪声该足以传到太平军的营地那了吧?采菱能做的,已经做了,现在枪一响,她也便暴露了自己的藏身所在,眼下还是逃命才最要紧。
她急忙丢下长枪,借着重力滑下土墩,跑到战马跟前,一刀砍断了缰绳,翻身上鞍,双腿一夹,飞驰而去。
她现在所在的位置,正好被突袭的清军隔开了她与太平军之间的联系,所以采菱已经回不到营地里去了,也不分东南西北,纵马跃过小溪,没头没脑地扎进了黑暗之中。
”啊!那边有长毛!”采菱听到自己的身后有人在大喊,紧接着嗖嗖的枪子,从她的耳边身边不停地掠过。
枪子射在树干上,木屑纷飞,刮痛了采菱的脸,但她知道,现在自己不能稍有懈怠,一旦被清妖抓住,她不敢想象后果,只能埋头不停地往前跑。
正在大树下商量入广还是入闽的李容发和洪宣娇,一听到远处传来的枪响,不约而同蹭的一下站了起来。
在距离他们摸约百余步开外的密林里,忽然杀出一队黑影来,迅疾如风。
此时的清妖,想来也被枪声惊破,不再继续藏匿自己的踪迹,一窝蜂似的朝着这边掩杀过来。
第(3/7)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