寄印传奇纯爱版(8)
第(2/10)节
以前村里大部分人家确实姓李,少部分姓严。
后来李姓逐渐外迁,严姓却多了起来,但孝李塘这个村名一直沿用下来。
理所当然地,某些不成文的族训也得以了保留,比如每逢乡人赴外求学或仕途升迁,到昭陵祭祖,祈愿帝灵蔽佑。
显然在我看来,这块贫瘠土地上的那些先人们,顶多让后世子孙求了个心安理得。
至于出没出啥能人,就不得而知了。
出平海后,在毕加索上母亲说起这事儿,几经犹豫,我们还是杀往了烟霞镇。
漂流、野营、探索了这些肯定赶不上趟儿,母亲说好久没去过大雁沟了,于是我们只去大雁沟。
大雁沟并不是沟,而是半截山坡子,昭陵九嵕之一。
九嵕山胜在地势险峻以及物种资源丰富,前两年刚被列为联合国物质文化遗产。
当然,这些山山水水也就说起来好听,其实没多大意思。
走在那些年代久远的青石板路上,有炊烟从两边的木房子中飘出来,弥漫在长长的巷道里,带着世间甜腻而真实的味道。
而不管到了哪儿,母亲都有点夺人眼球。
她白生生地俏立于视野之内,宛若一朵悄然盛开的兰花。
后来,母亲在那条巷子的青石板路上玩起了跳格子,手舞足蹈,轻盈而欢快。
还有那抹不经意泄出的灿烂笑容,刹那间足以让世间万物失色,这些都深深地刻在了我脑海里,永生难忘。
那是我见过的母亲最快乐的样子。
也许每个旅行的人,都喜欢用自己的方式,见证一个地方曾经留下的痕迹。
我们会对着那些空旷峡谷、辽阔草原、温柔的溪涧大声呼喊,然后对它们说Byebye。
记得那天离开大雁沟时我们的声音一直在那里飘荡,回声持续了将近1分半钟。
平阳这个有着古老城墙的城市,总会在夕阳下让人想起太宗皇帝为母尽孝筑起的五座高台。
据母亲说,相传唐太宗李世民之母笃信佛教,每年数次前往终南山南五台朝山拜佛,旅途十分劳素。
李世民便仿照南五台在宫城南墙上沿起伏地势,筑建了五座佛殿,供其母瞻仰朝拜。
因与终南山南五台遥相呼应,故称西五台。
又因该寺上空常见祥云环绕久聚不散,如菩萨显圣,又名云居寺。
现今寺门藏于平阳闹市的小巷里,还不太好找。
昭陵耽搁两天,8月21到的平阳,其时离新生报到也还七八天。
在大学城附近小镇上找了间旅馆,放下行李,理所当然地就和母亲去了云居寺。
如你所见,其实这应该是我第二次来平阳。
到云居寺只登到第二台,也就是第二进院落,就不让往里面去了。
据工作人员说,后边的院落只有逢法事活动才开放,而且必须是皈依过的居士才能参与。
看来云居寺还是颇具秘色彩的,这个安静的寺院,倒是处沉心静思的方外之地。
但说不好为什么,我却有点喜欢不来。
颇觉遗憾之余,好在老妈子游兴不减,扯上我就杀往下一个目标。
用她的话说,这国家历史文化名城,哪哪都是「诗情画意、文化瑰宝」,祖国的大好河山,「你得多见识见识」、「开阔开阔眼界儿」。
很显然,与母亲作游,我自然是流连忘返乐在其中。
离开学还有两天,韩东给我打来长途电话,这家伙已到了北航,刚开课。
他问我到平阳没。
我说到了。
他说杨刚和你都在西大,然后就没了音。
我不知道他什么意思,喂,喂好几声后,半晌,才听到低沉而沙哑的男声「我妈在省军区医院,得空帮我去瞅瞅,给她说,事儿都过了,该放下放下吧」。
印象中韩东跟父母关系一直闹得很僵,高三几乎很少回平阳。
什么原因,韩东没说,我也没问。
唯一能确认的,那两位前辈无非都是省里「位高权重的顶天人物」、「随便哪位跺跺脚,陕西就得大地震」,这些是杨刚的原话。
所以韩东一直住在平海小姨家,后者我倒见过两次,一个留有齐耳短发,干练麻利而不失娇柔的时尚女性。
刚挂断电话,母亲洗澡出来,用毛巾擦着湿漉漉的秀发,问谁呀。
我说一同学。
她说男的女的。
我当然说男的,女的谁打电话给我。
母亲「哟」了一声:「德性」浑厚的灯光下,笑容打她丰润的唇瓣溢出,在白皙的脸颊上荡漾开来。
母亲心情不错。
我想说点什么,却只是摸出了一支烟。
「咋说你来的」一只手飞快而来,白生生地。
「摸摸不行啊」我只好把烟又放了回去。
第(2/10)节